关注平台微博 网站地图
   当前位置:首页>金融资讯>正文

尽锐出战 全面发力 脱贫攻坚决战中的工行担当

发布时间:2020-09-04 10:50
浏览次数:270
文章来源:
  走进乡下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红薯粉皮加工厂,只见一派忙碌的景象:工人们洗红薯、过滤苕浆、机器蒸熟及压制成型、剪切成条、晾晒、包装,一袋袋红薯粉皮便制作完成。

乡下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位于重庆市万州区龙驹镇,该镇是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镇之一,受交通及地形因素制约,当地产业发展相对落后,但凭借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,种植红薯成为家家户户的传统。随着龙驹镇红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,如何让一个个普通的红薯提高“身价”,帮助农民增收,成了龙驹镇亟待探索的问题。

在政府的支持下,当时在城里工作的杨军决定返乡创业,带着村民一起致富,于是,他在龙驹镇建起了红薯粉皮加工厂房和种植基地。然而,在创业初期,公司因急需一笔资金新建厂房,一度陷入停工停产的窘境。就在杨军发愁之际,工商银行重庆万州分行联合农担公司主动上门服务,通过农担公司增信方式,几天时间就向企业发放农担贷50万元,并以此为契机,政府发放创投基金100万元,解决了企业的资金紧张难题。

“没想到一个星期就能拿到贷款,省时又省力。”杨军激动地说,担保公司出具担保函后,工行工作人员及时进行实地调查,省去了自己办手续中的多个环节。

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,将历史性地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、贫困县全部摘帽、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任务。

在脱贫攻坚路上,各金融机构用心用力用情开展金融扶贫的生动实践从不缺席,工行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家机构。

工行董事长陈四清在工行2020年年中工作会议上表示,要坚决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,尽锐出战、合力攻坚,保持决战状态,克服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,高质量完成好扶贫任务,并把稳定脱贫与长远发展统一起来,探索服务乡村振兴的新实践。

今年以来,工行上下锲而不舍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,构建扶贫工作“一盘棋”,提高金融服务普惠性,创新扶贫新模式,深耕定点扶贫责任田,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大行担当。截至6月末,工行累计投放精准扶贫贷款近3000亿元,余额近2000亿元,今年上半年贷款增幅12%,高于全行各项贷款增速,辐射带动2000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;“三区三州”深度贫困地区各项贷款余额超200亿元。同时,工行派驻全国各地的1000多名扶贫干部,全力以赴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,竭尽所能地帮助当地群众脱贫,过上小康生活。

辐射带动上下游产业

从到处是荒沟荒坡的偏僻山村,到美化一新的产业园,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山西省平陆县龙源村,靠发展多元产业走上脱贫致富路。

龙源村位于黄河岸边,多年来,黄河水的冲刷,让龙源村所在的垣面成了“孤岛”,位置偏远,资源匮乏,全村贫困发生率一度高达49.1%。“想离开村子得翻越两道沟,这里的人世世代代被困在垣面上。”工行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赵节跃说。

随着脱贫攻坚工作开展,工行山西省分行开始派驻扶贫工作队在龙源村进行帮扶。困守在垣面上的龙源村,建起了包含不同产业的产业园——占地800平方米的铝粉吨包包装车间,有40多人长期在岗,拥有5个磨面机组的小杂粮加工厂吸引了附近村镇的人前来加工粮食,3000平方米的粮食晾晒场成为附近农产品包装物流的集散地。

随着产业不断增多,龙源村产业园的集聚效应也慢慢体现出来,附近的蔬果种植户开始在这里包装、销售,许多农业新技术也在这里试验,基础设施也越发完备。 2018年,龙源村实现了整村脱贫。几年间,龙源村盖起了文化大礼堂,摆脱贫困后,村民的文化活动日渐增多,还建设了18间砖混结构彩钢顶的老年公寓,卫生间、电力、供暖设施齐备;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833元。

龙源村的产业还在发展。“我们正在申请资金,准备引黄河水进行灌溉,发展经济林,这样龙源村的产业基础就更坚实了。”赵节跃说。

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最直接、最有效的办法,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、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。

工行着重强化对带贫益贫能力突出的核心企业、龙头企业、农民合作社的信贷支持,因地制宜、因需施策,通过产业链上下游逐级传导,以点带面精准带动贫困地区群众脱贫增收。

2020年上半年,工行产业类扶贫贷款增速25%,精准带动近3万名贫困人口脱贫增收,有效帮扶贫困地区小麦、马铃薯、甜菜、茶、中药材等种植业,种兔、牛、蛋鸡等养殖及销售产业以及医疗物资、药业、粮油、食品等疫情防控重点企业的资金需求,累计覆盖400余个贫困县的种植、养殖、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发展,辐射带动贫困户人数超1000万人,有效帮助了贫困地区经济发展。

创新“共帮扶”扶贫模式

在提供信贷金融资金的基础上,工行实践创新“融资——生产——撮合——销售”的全链条产业扶贫服务模式。建立业内首家以银行为核心媒介的“扶贫联盟”,目前已经对接包括政府部门、央企、龙头企业、金融同业等200余家机构单位。

通过搭建手机银行、“融e购”“工银e生活”“融智e信”等服务平台建设扶贫专区,充分发挥科技优势畅通联合扶贫渠道,工行目前已累计策划线上线下专题扶贫项目或活动400余场。

工行发布贫困地区产业招商引资计划、项目储备等信息,协助引入资金、技术、人才等资源帮扶产业发展,累计发布25个省、直辖市、自治区,37个贫困县,49个招商引资和项目储备信息。在总行定点扶贫的四川通江、南江、万源、金阳4县市,工行捐赠资金4.5亿元,引入无偿资金6680万元,向贫困地区定向支援人员逾1400余人。

工行还注重宣传推广贫困地区优势产业及农特产品,撮合B端(企业)和C端(个人)客户对接,并提供线上与线下销售渠道,实现全产业链金融闭环帮扶。目前,工行累计推广547个贫困县、近4000种农特产品,覆盖了全部国定贫困县所在省份,实现贫困地区农特产品销售超7亿元。

  值得一提的是,工行不断探索扶贫新模式,联合各方力量,利用互联网、保险、期货等先进技术和金融工具,通过搭建扶贫专区、“银行+保险+期货”等项目,有效整合银行专项扶贫资金、政府扶贫干部、行内企业客户、专业保险公司、期货公司等各方优势资源,成功打造出金融扶贫示范田。

  全力支持深贫地区如期脱贫

 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,而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。“三区三州”是连片深度贫困地区,确保如期脱贫摘帽,需要加大各方帮扶力度。

  四川省金阳县位于“三区三州”的凉山地区,属深度贫困地区,是工行在四川的定点扶贫县市之一。陈四清在工行全系统支持脱贫攻坚工作会议上表示,坚持“三个优先”,即脱贫攻坚的资金、项目、政策措施优先安排在金阳,全力以赴支持金阳如期脱贫摘帽。为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堡垒,今年上半年,工行向金阳投入1亿元无偿捐赠资金,较去年增长25%,其中6950万元重点支持“两不愁三保障”短板弱项,占资金投入的70%,帮助建设学校、医院、安全饮水设施,培训山村教师,资助贫困学生。

  6月16日,工行金阳支行正式开业。支行网点里,一位面容清秀、业务熟练的彝族姑娘格外引人注目。她叫土比阿呷,是通过贫困大学生定向招聘进入工行金阳支行工作的。她和姐姐土比史洛上大学都得到了工行的资助,受益于工行教育扶贫和就业扶贫,她们全家已经顺利实现了脱贫。

陈四清表示,近年来,为更好地提升贫困地区金融服务的适应性、竞争力和普惠性,工行积极布网点、增设备、促协同,贫困县的线下渠道覆盖率不断提高。今年以来,工行向贫困地区投入网点数量超过了过去3年的总和。工行金阳支行开业当天,即发放两笔扶贫产业贷款,共1200万元,并通过“云店”模式开展理财产品销售和扶贫采购磋商,通过“电商平台+新型支付工具+可信溯源+区块链”模式开展精准到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农产品助销,配备了先进的远程协同智能柜员机。陈四清表示,要依托工行金融科技优势,让金阳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与大城市一样的优质金融服务。

工行还印发了《关于优化金融扶贫配套信贷政策的通知》,从准入、定价、核销资源全流程加大对金阳等“三区三州”深度贫困地区的信贷支持力度,全面梳理金阳县深耕主业、经营前景良好、带贫益贫效应强的优质企业,目前已投放精准扶贫贷款3700余万元。

工行相关负责人在接受《金融时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今年下半年,工行将持续加大服务贫困县项目贷款的投放,积极支持贫困村提升工程、基础设施建设、基本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,特别是“三区三州”等中西部深度贫困县的项目融资需求。着力帮助贫困地区培育和发展产业,加大对贫困地区扶贫产业车间、产业园区等资源投入。加大推动东部地区分行输出优势资源、优质客户和先进管理经验,深度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,形成工行扶贫特色。

在脱贫攻坚的最后阶段,工行将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,持续完善金融扶贫的体制机制。将返贫监测对象中具备产业发展条件和有劳动能力的边缘人口,纳入扶贫小额贷款支持范围,扩大扶贫小额贷款的服务对象,防止脱贫人口返贫。同时,做好扶贫小额贷款延期还款安排,对到期日在2020年1月1日后(含续贷、展期等),受疫情影响还款困难的扶贫小额贷款,按照应延尽延的原则,将还款期限延至2021年3月底。

 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相关评论
点击关闭